揭秘何為緊固件行業“技術時差”發布時間:2019-06-03 13:40 瀏覽次數:
近10年來,我國緊固件制造技術在與國外的設備合作過程中,技術上的提升,是無形的。我國緊固件在全球緊固件工業緊固件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,然而,細觀行業內部的產品種類、質量等級、技術水準以及資源和環境的付出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,主要表現為目前我國緊固件生產還存在“過剩”與“短缺”的雙重壓力,但是除代表先進技術硬件設備可以買來, 五金家具配件廠家認為硬件設備之外的“技術時差”是中國緊固件制造技術落后的隱形因素與關鍵。
盡管國內有實力的緊固件制造企業里,但為什么國外設備到了中國企業,使用中設備利用率和產品都會有很大不同呢?差距在哪里?這就是我們所說的“技術時差”,即是硬件設備以外的工藝、使用方式、生產管理等方面與國外的技術差距。按照國內平均緊固件制造的水平評估,尤其是涉及復雜工藝異型件及工藝配套的地方,其整體水平國內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的“技術時差”大約10年至20年。“技術時差”有一定的背景原因。教育背景和中國緊固件業發展經歷。國內緊固件企業拉拔車間,談到拉絲機“配模方案”時,似乎沒人不懂行,但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時,當國外專家現場評審看到“配模方案”時,會很驚訝,他們發現大部分中國緊固件的拉絲“配模工藝”(都是基于現有豐富的實踐經驗),邏輯上“很混亂、沒道理”,有的甚至完全不符合金屬材料加工變形理論,其結果當然是“未必不可行但消耗資源或產品質量不佳”,這也是國外設備到國內用戶手中產品就做不那么好的原因之一。對存在的“技術時差”不認同。國內緊固件專家通常不同意自己的工藝技術不夠先進,尤其是大型緊固件企業,他們在這個行當實踐中干了30多年,滿滿的經驗反而成了接受新思維的阻礙,不會輕易否定自己,往往對產品落后歸結于設備不夠先進。事實上,每一次次科學技術突破都是一次次否定現有存在的過程,否定或質疑,是創新的前提。“技術時差”知不足迎頭趕。“技術時差”是客觀存在,首先要清空自己固有觀念,即“空杯原理”,尤其是要認同自己有差距。制造學習機會,幸運的是,當今工業4.0和中國制造的《2025》相得益彰,國外的很多專家就站在這個“時差的那一端”,無需穿越他們就和我們同處一個時代,四維(時間)可以變為三維,如果我們能創造機會或利用機會,學習技術細節的點點滴滴,刨根問底,知其然,還要知其所以然,不是沒有可能從現在開始,加速縮短“技術時差”,不再制造低端緊固件過剩的產品。
面對2016年十三五開局年,一些革命性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,使得緊固件技術的變革已是不可改變的趨勢, 五金家具配件廠家需要體制的完善、市場的作用、更需要我們意識的改變和核心技術的培養,緊固件行業的發展與輝煌離不開每一位行業人員的努力。